•  意见邮箱
  • 手机版
  •  学校主页
党群工作
D
ANG QUN GONG ZUO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党群工作 > 工作动态 > 正文

两大陷阱,如何化危为机(二) ——《习近平复兴中国》连载

   所谓“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因此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

  这一概念源自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他看来,当一个崛起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矛盾冲突,多以战争告终。在修昔底德撰写的巨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作者以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为例:在当时的“崛起大国”雅典领头的提洛同盟与“守成大国”斯巴达领导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爆发的战争,最终持续了27年,以斯巴达获胜告终,也使得整个希腊由盛转衰。

  “雅典的崛起以及斯巴达对于雅典崛起的担心,使得战争无法避免。”修昔底德总结说。

  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修昔底德陷阱”几乎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根据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首任院长格拉汉姆·阿里森的研究,从16世纪上半叶到现在的近500年间,在16组有关“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案例中,其中有12组陷入战争之中,只有4组成功逃脱“修昔底德陷阱”。落入陷阱的例子不可胜数:19世纪末的德国和英国,20世纪发展起来的日本,最终都引发了大规模的战争甚至世界大战。

  因此,在格拉汉姆·阿里森等人看来,如果从历史的轨迹上来看,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的崛起大国与作为守成大国的美国之间的战争和剧烈冲突似乎“难以避免”。

  如果单纯按照修昔底德与阿里森等人的逻辑,中美之间确实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关口——世界上排名前两位的经济体,一个是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都在世界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按照保守主义者的思维,中美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对抗、摩擦、猜忌,也为“修昔底德陷阱”提供了担忧的可能。

  而美中对抗的现实也佐证了两个大国的确存在日趋激烈的战略竞争和角逐,这从美中对抗的新战场——中国南海,就可见一斑。

  2015年3月,美国“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闯入中国南海水域,这是美国在南海威逼中国的再一次强力秀肌肉,美国航母战斗群在中国两会期间出现在本已风高浪急的南海,很显然是美国对中国以及周边地区国家发出的明确威慑信号。前美国海军舰长、新美国安全中心专家杰瑞·亨德里克斯(Jerry Hendrix)表示,凭借全套航母战斗群以及指挥舰,美国海军表现出其利益范围和在全世界投放力量的能力。

  美国向中国南海投入越来越多的海空实力,美国智库还发表报告,推演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可能性。这些威慑性举措都在暗示,美中合作关系确实存在坠落的风险。

  习近平对美中关系面临的复杂形势是早有预判的,他在上任执政伊始,就明确提出要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来破解“修昔底德陷阱”,并且率先为中美关系定调——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习近平的真诚和远见也得到了美国战略层的积极回应,包括奥巴马总统在内,均不止一次表示,中美“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已成必然。

  但谁都清楚一个事实,博弈是双方的事,合作也是双方的事。仅靠中国单方面释放善意,并不能为中美矛盾解套。加强中美战略互信,消除战略互疑,需要中国降温,也需要美国撤火。中美之间能否避免迎头相撞?这种博弈的主动权其实并不完全掌握在中国领导人手中。习近平能否纵横捭阖,用强有力的震慑手段遏制极端人物的野心冲动,用来自东方的人文情怀化解顽固的战略误解坚冰,既考验着他的胆气,也考验着他的智慧。

   大跨越,中国人正在创造历史 


  邓小平有句名言:“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

  邓小平在1978年发起了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大改革,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所谓“赶上时代”的要义,也正在这里。

  为了“赶上时代”,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到20世纪80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成为新时期中国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奋斗的总目标。

  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扩展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共十八大重申了这一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这只是历史赋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重大使命之一。与此同时,新一届领导集体还将肩负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这就是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从中共十八大到中共二十大,执政党既要率领中国人民成功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要科学谋划未来30年的现代化建设全局。这就是中共未来10至15年最为重大的历史任务。

  根据中国的发展规划,人们可以看出,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既处在已经完成第二步发展战略,正在迈向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大台阶”上,又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叉点上。换言之,中国既处于由传统国家向现代化国家转型的阶段,又处在由发展中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跨越的阶段。只有确保转型成功,中国实现现代化才有把握;只有确保跨越顺利,中国才能迈入发达国家行列,跻身世界一流强国。

  全世界的登山爱好者都知道,在珠穆朗玛峰南坡有一个“致命海拔区”,从海拔8500米处进入这一区域后,距离登顶还必须逾越最后一道关口——“希拉里台阶”(位于珠穆朗玛峰8839米处的一个登山关口,因著名登山运动员埃德蒙·希拉里第一个通过此关口而得名。)这段裸露的山体岩石断面几乎垂直,十分险峻,每次只能容一人攀越,其他登山者不得不在这片危险区域驻足等待。2015年上映的惊悚电影《绝命海拔》,再现了无数登山者在“希拉里台阶”下饮恨终生的故事。

  由习近平领导的中国正在重返世界之巅的复兴之路上艰难攀登,如今已走到了“致命海拔区”,正在发起对“希拉里台阶”的冲刺。

  “民族复兴”“赶上时代”“中国梦”,从其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都指向一致——让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所以,全面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历届领导人前赴后继、从未放弃的强国梦想。

  近14亿人的中国迈入现代化,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当今世界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与地区的人口总和还不到10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而中国大陆地区的人口已经达到13.68亿人(2014年数据),约占全球人口总数的20%。也就是说,中国一国迈入发达国家行列,将超过几个世纪以来全世界所有国家与地区现代化人口的总和。

  中国一旦迈过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世界的财富版图将为之重新描绘。而这正是中国历史上曾长期占据的位置。

  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早在21世纪之初就研究了1700年以来中国GDP的变化趋势,并与美国和世界总量进行了比较:1700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22.3%,美国占0.13%;1820年中国占32.9%,美国占1.87%;1949年中国占4.5%,美国占27.34%。

  中国的财富体量正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才触底反弹的。中国清华大学的胡鞍钢教授分别按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预测了中美两国GDP增长趋势,其中汇率法预测结果是:2019年中国GDP为19.8万亿美元,美国为18.9万亿美元,中国将第一次超过美国。世界大多数统计学家都认为,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口径,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看,即使按汇率法计算,中国的经济总量也很有可能在未来的10至15年内重新回到世界第一号经济体的位置。

  中国重回世界一号经济大国的位置,这将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观。在人类历史上,繁荣经济体曾经轮流坐庄,辉煌强大的罗马帝国、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等都曾雄霸一时,但谁也没能成功演绎“王者归来”的历史大戏。如果中国能够重登一号经济大国的宝座,那将是创造历史的奇迹。

  当然,中国领导人也非常清醒地看到,即便到21世纪中叶,尽管那时中国GDP总量也许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GDP还只能达到世界最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中国总体还只能算是中等发达国家。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用一个世纪的时间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成就,也足以称为旷古伟业了。

  然而,中国实现现代化大跨越的最大历史意义还不仅止于此。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如何在5000年文明的土壤上嫁接现代文明?换句话说,“内不失古老文明固有之血脉,外不落后于世界之思潮”,这一前无古人的难题,中国将如何做得到?这才是史诗一般的大跨越,也是当今世界文明演进最大的悬念之所在。

  现实的成功本身就是最好的理论,没有一种抽象的教条能与之争辩。中国道路、中国优势乃至中国经验能否成立,都依仗于中国人民的艰苦探索能否成功。中国的成功将会彻底摘掉困扰其数个世纪的“文明自卑”帽子,从此重树起泱泱文明大国应有的自信心,重树起中华民族应有的文化自信。

  正如50多年前的1962年,毛泽东曾预计的那样:“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准备着由于盲目性而遭受到许多的失败和挫折,从而取得经验,取得最后的胜利。”

  习近平为首的中共执政团队领导中国人民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斗争,也正在创造惠及全人类的宝贵经验和发展成果,这样伟大的文明成果理应受到历史的珍视,也理所当然会得到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人民的理解与支持。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陕西科技大学
邮编:710021